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

下背痛,請遠離我!redcord Neurac運動治療策略處理下背痛

疼痛是個保護機制,它讓人類遠離危險

如果疼痛在你身上長期不消失,這表示它正在提醒你something wrong

你的身體有危險,請正向積極處理它

所以疼痛不是壞東西,是個好東西

請感謝它。


媽媽從小就告誡我們,坐有坐相,站有站相,是有道理存在的

而長期受下背痛困擾的患者,通常都有著彎腰駝背的姿勢

患者們其實也都知道要坐正、站直才對

可是...這樣很累耶.....

沒錯,問題就是在這裡!!

人是動物,動物會選擇一個最節省能量的方式生活著

而人是直立行走的動物,脊椎每天都在做抗地心引力的動作

久了當然會累,因此會選擇一個最輕鬆的姿勢是很合理的

但是,爛姿勢維持久了就會下背痛啊.....

沒辦法,這是人類的原罪,為了空出雙手直立行走,只好承受下背痛的風險

既然如此,就請好好訓練你的身體吧

請讓你的身體回復到他原本該有的用力模式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長期下背痛的患者,大部份都會有下背部肌肉緊繃的問題

同時,腰椎的關節活動度通常也會受影響而變差

因此,首要目的就是如何放鬆緊繃的下背部肌群及關節


這張圖,是redcord Neurac中,非常有效的下背放鬆策略

藉著懸吊可以有效減輕下背部的負擔,並透過正確誘發腹橫肌收縮

可以有效地放鬆緊繃的下背部

而且重點是!

過程當中~不!會!痛!!

有些患者其實很不喜歡治療過程中的疼痛

雖然很多人都說:忍一下,痛過去就好了,事實上也是這樣沒錯,

但,如果有個方法可以讓患者不那麼痛,又可以得到放鬆效果,豈不快哉?

如果你不喜歡肌肉被按壓揉捏的痛感,那麼redcord Neurac絕對是你的絕佳選擇。

Question:為什麼誘發腹橫肌以後就可以放鬆下背?

Ans: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們有討論過(請點我)

腹橫肌與多裂肌是相連的,然而絕大多數的下背痛患者

他們的多裂肌可以說是都處在罷工的狀態,同理可推,腹橫肌也是罷工中

因此,透過誘發腹橫肌收縮,可以帶動多裂肌的收縮

讓深層核心肌群(多裂肌)回到他的工作崗位上,讓淺層肌肉不要再過度負擔

自然可以達到放鬆的效果


這張圖呢,也是下背放鬆的策略之一

人難得有機會可以脫離地球引力的控制,在上面很舒服的~常有患者就這樣在上面睡著~


回到我們的下背痛處理策略

緊繃的肌肉群及關節放鬆以後,通常症狀會緩解大半,但一般患者通常只停在這裡

因而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

疼痛會讓肌肉變笨、不會用力,雖然不痛了,但不保證它就會馬上會變聰明啊!

研究證實,肌肉在疼痛刺激解除之後,依然無法回到正確的用力模式
『參考文獻:Are the changes in postural control associated with low back pain caused by pain interference?  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005;21(4);323-9』

因此,必須透過正確的運動策略,來教導下背痛患者的肌肉該如何正確用力






上面兩張圖,分別是臀大肌與臀中肌的誘發及訓練

這兩條肌肉對於下背痛患者非常重要,通常只要將這兩條肌肉正確誘發出來

絕大多數下背痛的患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維持效果

至於為什麼??嘿嘿,請來嘗試看看便知道~


我們來說說為什麼這樣子懸吊起來就能夠正確誘發肌肉吧?

有注意到臀部位置的吊帶是比較寬的嗎?

這條吊帶的上方是彈力繩,它可以協助患者降低身體的重量

便能夠正確地使患者做出我所要求的動作,而不會出現代償

便能夠準確地誘發到我想誘發的肌肉群

透過內外的整合,即可重新找回身體原本的用力模式

下背痛自然而然遠離你


後記:

有些人可能會質疑,這樣懸吊起來動一動、搖一搖

緊繃的關節筋膜就能夠完全打開放鬆嗎?

沒錯!

有些人的確沒辦法完全達到放鬆,這時候仍然需要一些徒手處理技巧來協助

可達事半功倍之效

因為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中,是包含運動治療、徒手治療、儀器治療三者合一的。

我是合格的物理治療師,會針對不同患者的需求來擬定策略。

只是我想說的是,很多患者只選擇了『被動』接受治療,認為這樣就夠了

忽略了『主動參與』的重要性

因此遭受到反覆不斷下背痛的困擾

你若能夠多一分主動參與,你的身體自然會還你一分,甚至兩分。

運動一點都不難,最難的是不願意改變的心。

請相信你的物理治療師,我們能夠協助找回原本的健康的你!

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

惱人的下背痛

下背痛   Low back pain

在工商業社會中,下背痛,是個不陌生的名詞

據研究統計,約有80%的人,一生當中至少會經歷一次下背痛

這群人當中,有50%至少會持續12個月以上。

這個數據顯示出

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(妳),可能正受著下背痛折磨且影響到日常生活,不知該如何是好


我們就來探討下背痛吧

這是人體的脊椎,一共26節
http://www.medicalartlibrary.com/spine-anatomy-curves.html

正常情況下,脊椎曲線是成平順的弧形

腰椎些微向前,胸椎些微向後,頸椎些微向前
(如上圖示)

每節脊椎之間,有著椎間盤(intervertebral disc)
http://www.spineuniverse.com/anatomy/intervertebral-discs

椎間盤是個充滿水分的纖維環,負責脊椎間的緩衝及相對動作

而每節脊椎之間,都有對應的脊神經通過

正常情況之下,脊椎的關節能夠正常的活動,脊神經也有他應得的空間,彼此相安無事

但大部份的人,平日都是呈現這類帥氣的坐姿居多
http://www.aha-now.com/correct-sitting-posture/

好,我知道這個圖有點誇張,換一張。

大多數使用電腦的人大概都是這個姿勢沒錯吧?
http://bretcontreras.wordpress.com/2010/06/18/puppies-in-vices/

我們先不討論坐姿,純粹先看看這張圖的腰椎位置

很明顯地,腰椎的正常輕微前凸生理曲線消失了!

這會導致什麼問題?

http://lai66826.pixnet.net/blog

由於脊椎前方的壓力增加,椎間盤便出現一個的向後的壓力

在一個年輕、健康的脊椎中,椎間盤有它本身的結構及附近的韌帶保護著

不會被輕易的被擠出來而變形

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,椎間盤也不是一天就會凸出來

通常都是因為長時間的不良坐姿,導致椎間盤長期承受過大壓力

有一天,當結構撐不住了,便會找個最弱的點凸出來

其實凸出來也沒什麼,但是麻煩的部分在於

椎間盤周圍分佈著一大堆的痛覺神經纖維

一旦突出的椎間盤碰到這些神經,就會

痛啊!!!!


我們先暫時離開椎間盤,來討論另一個問題

人能夠正常作出肢體活動,主要靠著幾個次系統來維持


光看這個圖有點難理解,我舉例說明吧

情境:走在東區逛街時,看到地上有張千元鈔票

大腦下指令,沿著脊髓向下傳遞(神經系統)

然後透過腰部的深層及淺層肌肉群(肌肉系統)

帶動脊椎穩定的(骨韌帶結構)

快速向前彎腰撿起這張千元鈔。

在一切理想的情況下,一般人都可以很順利地撿起這張鈔票

但對曾經有或是現正遭遇下背痛的患者來說,這,可是個不小的折磨。


WHY?不過就是彎腰而已??  有這麼嚴重??

我們回頭來看看脊椎的結構

在先前的文章中,我們有討論過多裂肌

他的主要功能在於脊椎活動時,會『預先收縮』,主動的穩定住脊椎

力量便能穩定的向上/向下傳遞

而脊椎的穩定,除了多裂肌的正確收縮之外

還必須靠著周遭的關節囊、韌帶....這些被動支持系統來共同提供穩定

前段的文章中,我們有提到,下背痛患者的脊椎

通常是長時間保持在一個不正確的位置下

如此一來,其周遭的骨韌帶系統也會因為長時間被拉扯,而失去彈性

進而導致被動支持系統的崩潰

此時就有可能會出現疼痛的情況

而疼痛,會影響肌肉的正常收縮動作模式

簡單來說就是

疼痛會讓肌肉變笨

多裂肌一旦變笨,無法正確工作的時候,又加上已崩潰的被動支持系統

此時脊椎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

如此一來,較淺層的大塊肌肉,便必須負擔更多的工作,變得更容易疲勞
(一邊做動作+一邊做穩定)

這時一旦突然做出一個快速的動作(快速彎腰撿起千元大鈔)

身體的肌肉反應如果跟不上就會

哎呀!閃到腰了!!!

這,就是為什麼下背痛會時好時壞,一再反覆出現的原因!


那,該怎麼辦???

目前臨床上治療下背痛的理論、門派、手法非常之多,各有其精妙所在

我在這僅提出我個人的處理策略,提供正受下背痛困擾的患者參考

請選擇您願意相信的理論,並且給協助您治療的專業人員一些時間

應該都會有不錯的效果

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,想要把腰修好也是需要時間的不是嗎?

我的下背痛運動策略,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講述。

to be continue

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

核心肌群知多少,part 3

本篇來談談腰部的核心

先前文章中已經有提到『多裂肌』這群肌肉。

多裂肌,它是屬於骨骼肌,理論上,應該可以隨意志控制它收縮。

但實際上有困難

因此,在實際操作時,會利用『腹橫肌』收縮來帶動多裂肌的動作。

腹橫肌在哪裡?我們來看看剖面圖


先來翻譯一下

橘色框線 Rectus abdominis:腹直肌,所謂的六塊、八塊肌指的就是它。

藍色框線 external /internal oblique:腹外斜/內斜肌,目前很夯的人魚線或馬甲線就是它們

紅色框線  transversus abdominis:腹橫肌,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。

觀察腹肌的分層可以發現到,

腹直肌是在最淺層,與腹外斜肌相連

腹內斜肌是第二層

腹橫肌在最內層

腹橫肌的起始點有一部分是來自於『胸腰筋膜』

深層胸腰筋膜與脊椎與多裂肌有連結。

簡單來說:

腹橫肌與多裂肌是相連結的!

因此,想要有健康穩定的核心,請正確訓練腹橫肌!

另一個問題出現了,既然腹橫肌這麼重要,那只要訓練腹橫肌是不是就能解決一切問題??

不全然是!

腹橫肌與多裂肌,他們提供的是『脊椎的穩定』

人的日常活動,凡舉走路、跳、蹲下、彎腰...etc

是依賴淺層的肌肉群來做出動作

因此,淺層肌肉群若不知道該如何用力,動作一樣做不出來。

因此,核心訓練的概念說穿了其實就是

正確的誘發深層核心收縮並整合淺層肌肉的動作

即可有效的恢復及增進功能性動作模式



待續